“金牌總監”專題系列報道之一:監理咨詢公司王洪云
王洪云,中共黨員,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,從事監理工作20余年來,一直奮戰在工程監理工作的一線,相繼完成國內最大斷面高速公路隧道群、3.2萬噸不平衡轉體橋、山東省公路第一高墩橋、沾臨黃河特大橋等富有挑戰性項目的監理工作,于2021年3月被山東高速工程咨詢集團評為“金牌總監”。
一、愛崗敬業,開拓創新
愛崗奉獻,深耕行業技術難點。參與建設濱萊高速改擴建項目期間,為提高銑刨料利用率,解決新舊路面結合不穩定等問題,王洪云同志先后組織并參與了耐老化瀝青再生劑、新舊路面冷態搭接面粘結劑的制備研究,在提升再生劑對廢舊瀝青混合料再生后路用性能的同時,有效解決了新舊半剛性基層粘結不牢問題,在工程實踐過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應用效果。
求實創新,勇于破解現場難題。在面對濱萊項目特大斷面隧道群開挖斷面大、隧道初支噴射混凝土凝結時間長、高回彈量等技術難關時,王洪云同志盯在一線,組織各參建方查原因、試配比,攻堅克難,通過反復優化論證速凝劑配方,研發出環保無堿液態速凝劑,有效減少了現場的粉塵污染,顯著降低了噴射混凝土凝固時間與回彈量。
心懷匠心,知重負重,誓做行業標準的堅定踐行者。濱萊、京滬改擴建項目施工建設期間,面對工期緊、社會影響大、安全管控難度高等一系列復雜局面,王洪云同志迎難而上,銳意創新,帶頭組織實踐工藝創新,突破性的使用承臺鋼筋整體吊裝、箱涵整體預制安裝等工藝,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基坑開挖、防護對施工及通行路段的影響,并為今后改擴建工程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。
二、高效管理,提升品質
開拓思路,積極“探路”,創新管理方式。王洪云同志在工程管理方面積極開拓管理思路、豐富管理手段,貫徹終端管理理念,持續推進落實“現場監理日工作計劃制度”及“計劃考核制度”,大力推進信息化管理,實現了對項目監理工作的實時監督、量化考核的閉環管理。立足本崗,規范流程,強抓落地執行。在技術管理方面,為解決現場施工技術人員、技術隊伍水平參差不齊而造成的施工質量波動問題,王洪云同志致力于將質量管理關口前移,在全線范圍內創新管理手段,大力推行工序延展循環。在瀝青路面、防排水、伸縮縫、橋面系施工等方面,將各分項工程中的各項工序劃分為單元,進行流水化生產,依托各單元進行工序延展循環,制作完成《沾臨項目工序延展施工指南》,并在沾臨項目進行了全面的推廣落地。
三、事必躬親,勇于擔當
作為總監,王洪云兢兢業業,沾臨黃河橋鋼混組合梁頂推施工時,他堅守在一線,一盯就是幾晝夜。面對頂推出現的滑移小車剪切破壞、橫向偏移過大的問題,他帶領大家反復推演、進行對比試驗,不斷的比選優化方案,最終通過改造頂推滑道、增加MGE板圓滿解決工藝難題,完成了國內首次鋼混組合梁帶板頂推施工。同時,運用應力監測、北斗定位檢測系統,實時監測調整頂推過程中位移、偏差,實現橋梁線形“毫米級”精度控制,為高速人深深烙上了“毫米級”標簽。
王洪云同志政治立場堅定,憑借逢山開路、遇水搭橋的闖勁,知責于心、擔責于身、履責于行的韌勁,鑄造了一項項高品質工程,塑造了“山高咨詢”監理的良好形象。